本报讯(通讯员 刘谱悦)“端午佳节至,粽叶飘香时”,6月2日下午4:00,端午节主题学术晚茶在工科楼烘焙工坊如期举行,bwin国际师生齐动手,包粽子,做香囊,共度传统佳节。
活动伊始,谢定源老师先给到场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端午文化课”,“端午节名字的由来是因为‘端’为‘初’的意思,也就是开端,而‘午’又与‘五’字同音,所以,‘端午’也就是‘初五’的意思”。“端午节时中国重大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并且有很多亚洲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聚居地都有过端午的习俗。”对于近几年在网络上争论不休的粽子口味问题,谢老师向大家科普了粽子的不同种类。“粽子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晋代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到了南北朝时期,粽子的品种才逐渐增多,馅料也日渐丰富,现代粽子的品种更为多样化,北方人多以包枣子的甜粽为主流口味,而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等多种馅料。”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又该如何传承端午文化呢?“我们要采取活态保护的办法,并且要传承与创新,利用食品学科的专业知识,系统总结,科学阐述。对于传统的东西,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谢老师的科普生动有趣,引发了大家积极的思考“端午节都会做香囊,那么香囊里边主要的香料有什么呢?”“我们现代的香囊里边放的香料有很多,比如一些中草药和香辛料等,但是在古代,香料没有那么丰富,填充物主要是以花椒为主。”
听完谢老师的端午知识课堂,大家期待的动手环节终于到来。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协作,感受到了动手制作粽子和香囊的无限乐趣。大家从折叠粽叶、填装糯米和馅料以及捆绑棉绳等步骤亲自体会到了粽子成型的乐趣和浓厚的端午氛围。清香的粽叶、晶莹的糯米,经过老师同学们的尝试变成了诱人的粽子。
除了端午最深刻的记忆——粽子,端午准备香囊的习俗也历史悠久,以香囊为礼,往往寄托着美好的祝愿,DIY香囊活动备受师生关注和喜爱。通过各自需求自由挑选柠檬草、吴茱萸、合欢花、迷迭香、薰衣草、红花椒、石菖蒲、驱蚊香粉等18种香薰材料来配置自己的专属香囊。徐老师也表示:“DIY香囊活动确实别出心裁,可以现场在香料盒中随心选择种类与用量,非常个性化。”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自古以来,家家都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激浊除腐,杀菌防病。活动最后进行到“特别的‘艾’给特别的你”板块,为大家分发了新鲜艾草及粽子,希望大家把“艾”带回家,同时也预祝各位师生艾香悠长,端午安康。
据悉,本次“师生共度、浓情端午”主题活动将师生汇聚一堂,在端午佳节到来之际充分展现出bwin国际特色,以食品串联起端午记忆。晚茶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体验感受“即使端午不能回家,但在学校里学会了包粽子,还品尝到了美味的粽子,这样的端午更有意义。”棕香情长意更浓,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让同学们体验了别样的端午节,了解到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
图片|邓兴群
文字|刘谱悦
审核|张静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