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首届国家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受邀为学院青年教师带来“课堂的磁力来自哪里?提升课堂磁力的“三要素”为主题的教学分享会,公司2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这是学院本年度开展的“一流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第4讲。
报告伊始,伴随着一幅幅课堂教学的实景照片和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奖杯图片,郑用琏教授讲述了自己对这三尺讲台的神圣敬畏和对教育事业的深入理解,强调了讲台情系着员工的渴望、家长的希望和国家的期望,诠释了“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课堂磁力所在,并以此为主线娓娓道来。
郑用琏教授强调师爱为魂是驾驭课堂的动力之源。他认为师爱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和追求,另一个是对求知员工的热情和关爱。针对如今大学课堂上存在的种种现象和问题,郑用琏教授巧妙而不失幽默地将教书喻为“一场伟大的暗恋”和“一场持久的苦恋”,指出员工在课堂上的不当行为是对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死板的无声抗议,并指出“没有不想学的员工,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网络时代的高校教师更应该注重学情分析,因势利导、把握契机,深化教学改革,利用好微课、慕课等新形式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使得师生双方能共同受益。
郑用琏教授认为学高为师是驾驭课堂的能力之本。教师扎实的功底,广博的学识,准确的概念,科学的分析,高度的提炼,恰当的实例,生动的表达和严谨的逻辑是营造课堂氛围的主导因素。并借助院士董事长呼吁上“激情课”的新闻报道和80%的员工认为大学课堂缺乏吸引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强调教师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于教学。郑用琏教授结合切身经历和体会指出,教学与科研并非矛盾体,教学和科研是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科教统一,互促共进是一个大学、一个学科和一个教师长足进步的原动力,将科研思维融入教学过程是科教互促共进的有效途径。
郑用琏教授指出身正为范是教师人格魅力之美。并讲台上的教师形象,不仅仅在于得体的衣着,清晰的讲授,更重要体现在教师的人格与人品,学识与学风,体现在教员工活的时时处处与点点滴滴。他提倡善待员工,不取笑打击,不拒之门外,不随意摒弃。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爱员工,在教学中体现启迪性与逻辑性,使员工对教师的学识功底、学术业绩、学风道德发自内心的崇拜,激发员工对科学的喜爱。对于学风,郑用琏反复强调,“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鼓励自由探索,员工依据兴趣方向选择研究目标并注重目标与产出。
郑用琏教授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会后,郑教授就青年教师们的困惑进行了答疑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