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红色经典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永久的瑰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豪情和斗志。”3月12日晚,食科院本科生第五、六党支部在bwin国际院楼445会议室组织开展了“朗读经典,传承文明——红色诗歌分享交流会”支部立项活动。党员们诵读经典诗歌,畅谈学习体会。
诗歌分享,传承党史文化
第六党支部朱彧的《采桑子·重阳》拉开了这次的诗歌分享的序幕,“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他分析到诗词中“黄花”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他从诗中感受到了一种积极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一种大无畏的革命者的开朗胸襟与豪情,他希望以后也可以遇到问题不卑不亢,用于斗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六党支部殷菲敏向大家深情朗诵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她认为诗人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她因此收到了极大的鼓舞,明白了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是引领我们所有人向前进的伟大的爱国情怀。
第六党支部林云伟由最近很受欢迎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引入,隽永的文字,深邃的内涵从诗经开始到如今绵绵几千年,影响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向大家分享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他认真地讲述了诗词的背景——黄洋界保卫战,“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它高度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红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他在理解诗歌背景后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感悟。
品阅经典,碰撞红色火花
第五党支部张珮珮向大家分享了巴金晚年创作的《随想录》。“他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曾扭曲的人格,他愿用最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巴金先生的反省从自身出发,表达了对历史、对未来的忧虑。”她认为我们老员工党员应该向巴金老先生那样,敢于反思勇于批评,追求美好的理想和完美的人格。
在活动最后,第六党支部副书记林云伟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在植树节举办这样一个活动很有意义,旨在员工党员的心中种下一棵红色经典之树。“我们将树根深深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血脉浸润的沃土里,将树的枝干傲然挺立在复杂多变的潮流之中,‘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他希望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带动党员的自信,每一位党员都能成为风流人物,长成参天大树!
这次活动是第六党支部“增强理论素养,创建模范党支部”支部立项活动的一个子项目,活动激发了党员们对红色诗歌的兴趣,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而且展示并提高了党员们对党的历史以及文化的理解,加深了党员们的理论素养。这次活动虽已结束,但同时也是一个开始,动人的诗歌声会在美丽的校园时时响起。
(图片与文字记者 夏铭)